找到相关内容863篇,用时10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助行,发三心,修三福,自利兼,福慧双修,然后可以上品上生,速证菩提。 三心,在研究方面说:是根本心,本心,以及起事心。根本心指第八阿赖耶识,是心中之王,为一切识心所依止,因名根本心;本心指第七末那识,第八识心而生,为一切染净诸法生的根本,因名本心;起事心指眼等六识,取六尘境,惑作业,名起事心;此三种心就是唯识宗所说:遍计执性,性,及圆成实性。 若在菩萨修证方面言:三心是入心、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

    圆成实相无相之教,破遍计所执毕竟空无之文,不信说性因缘之教,即是不信因果之人,说于诸法断灭相者……[35]   “唯心佛土者,了心方生”,是讲...现”的部分,而是第二论“亲证诸法实相的境界”的部分。这正说明了所说的唯心净土,并非泛指唯心所现的各种净土(有各种层次),而是独指亲证诸法实相的境界,这与引此文后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578557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遮诠止滥,如言青是遮非青等,这是以现量境不可说。《摄大乘论》曰:“复次,云何得知如自性,遍计所执自性显现而非称体?由名前觉无,称体相违故:由名有众多,多体相违故;由名不决定,杂体相违故。20”...烦恼而得到内心解脱,但由于前生惑业所感的果报身还在,从身体而来的痛苦还未能解除,所以即使是阿罗汉,饥寒老病的身苦还是一样有的。二是无余涅槃,即无学舍身而入无量的法性,不再有物我、自的拘碍,究竟解脱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佛教电子英文术语(1)

    nature 性 arising in dependence on other things arising of all phenomena dependent upon or due to... another and oneself 己 another approach 异门 another dream 异梦 another life 世 another lifetime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2479843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遍计所执,也就是圆成实,二空真理,建立涅槃,建立出世间,建立圣者,建立解脱离系果。缘生法为二所,一为凡夫遍计执所,唯凡夫遍计执所,当下名之曰世间因果,杂染依。有圆成实所显现,而无遍计执所...这个生母殊胜,简而言之,就是无漏般若智慧。这个智慧,我们用唯识三自性来进行决择,就是首先要深达世出世间,凡夫圣者,染净诸法,无一不是缘生。世间染污的缘生,在唯识里边称为染分。出世无漏的佛果,圆满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譬喻----佛教的善巧与美妙

    水月、变化等八喻用以喻显‘性’之理,故称八喻。此外,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针对凡夫与外道不知真相之迷妄,而举出渴鹿阳焰、乾闼婆城、梦中诸境、画像高下、翳目垂发、火轮非轮、水泡摩尼、水中树影、明镜...白道,到达西岸,终获无穷幸福。上述之故事,水河比喻众生之贪爱,火河比喻众生之嗔恚,白道比喻清净之往生心。即表示众生东岸释迦之发遣与西岸弥陀之招唤,遂生清净之往生心,以此而得往生净土。此称二河白道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285031.html
  • 心锽

    个用。   心分三类:一善,一恶,一不善不恶,名为无记心。   心又分三点:第一不动心,即是性的本体,圆圆浑浑,不动不变的;第二心,就是依据对境,才心动念;第三遍计执心,就是执住了对境,去...用时,却又是两个了。   心和身体,既然完全分不开,决定是一个物。又何以身体残缺的时候,的思想又竟完全不缺呢?可见还是分得开的。就是身是身,心又是心,身可以死,心不会死的。又如电灯,灯可以破坏,...

    仁知居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3086996.html
  • 极堪注意的湮没中之摄论宗

    。又云:八识有二义:一妄二真,有解性义是真,有果报识是妄,用《信论》生灭无生灭合作梨耶体。”今亲探无著《摄论》,其卷中有云:“於依性中,分别性,及真实性,生死为涅槃无差别义。何以故?此性...谓依因依缘显法自性,即乱识分,因内根缘内尘故。真实性者,谓法如如,法者即是分别两性,如如者即是两性无所有,分别性以无体相故无所有,性以无生故无所有,此二无所有,皆无变异,故言如如。”此盖谓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0987100.html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普遍。   大乘瑜伽行派(唯识学派)的根本教典《解深密经》,则以“一切诸法皆无自性,无生无灭,本来寂静,自性涅槃”,为三乘共同的妙清净一乘道,并对应于遍计执、与圆成实之三自性,而“诸法无自性”...”,为三乘共同的妙清净一乘道,并对应于遍计执、与圆成实之三自性,而“诸法无自性”之一乘义,开展出相无自性性、生无自性性、胜义无自性性等“三无自性”的理论。[36]经中从诸法无自性的“一乘”义,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
  • 论王船山的天道观

    自性”中则为性。船山破之曰:“释氏之邪妄者,据见闻之所穷而遂谓无也。”(《正蒙注》,12/155)“但见来无所从,去无所归,遂谓本性真空,天地皆缘幻立,事物伦理一从意见横生,不睹不闻之中别无理气...追问才是合理的追问。《中庸》十二章有“察乎天地”一说,船山问:为什么不说“察乎上下”?因为“上下”的意思很广,天地固然有上下,道、君子都可以有上下。“上下者,无尽之词。”相形之下,“天地者,有所之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692086.html